第十七講 留下作僕人的佳美腳蹤
(十一1~26)
我們看到第十章的末了的時候,我們很清楚的看見,一個真正遇見主的人,他裏面對主的認識立刻就明亮了。這樣的人不會只是停留在享用恩典,他們裏面有一個催促,讓他們很明確的定規去揀選跟隨主。也就是說,從認識恩典到認識賜恩典的主。我們進到十一章的時候,整個主的行程又起了一個新的段落。十一章一開始就說到,我們的主跟門徒快到耶路撒冷了,他們一行人到了伯大尼,伯法其這一個地區,就是橄欖山那個地區。在耶路撒冷的城外,主打發兩個門徒進城去,還沒有進到城,不過就是靠近城,到一個村子裏去牽一匹驢駒來。
最高的服事
我們在沒有看到這事繼續發展下去的時候,我想和弟兄姊妹們特別提到一件事。四卷福音書,馬太、路加、約翰,說到我們的主,不止一次在耶路撒冷,特別是約翰福音,幾乎大部份的事情是發生在耶路撒冷,小部份是在加利利。馬太福音在主的孩童時代,多次提到在耶路撒冷,以後大部份也在加利利。路加福音也提到主好幾次在耶路撒冷,但還是大部份時間在加利利。但是很希奇,在馬可福音裏,提到主在耶路撒冷,只有一次,也就是現在十一章我們開始看的這一次。我們看馬可福音的時候,主一開頭就在加利利,一直就站在加利利。雖然好幾次在談話裏提到耶路撒冷,但是從沒有一次記錄祂到過耶路撒冷。當然我們的主是多次到過耶路撒冷,其它那三卷福音書所提到祂到耶路撒冷的時間,馬可福音裏的主,當然也是到耶路撒冷。但是聖靈就完全沒有那些記錄,一開頭就是在加利利。耶路撒冷一提出來,就是祂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。
弟兄姊妹們,這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留意,為什麼聖靈這樣作記錄?如果不掌握馬可福音的主題信息,我們就不覺得這些記錄有什麼特別。如果我們留意到馬可福音的主題,我們就知道這一個記錄是非常嚴肅的。因為在馬可福音唯一記載我們的主在耶路撒冷的生活和工作,而這一個生活和工作的最高點,就是釘十字架。我們的主從十一章在耶路撒冷出現,祂就等凓釘十字架的事發生。因為在十一章以前,我們的主已經三番四次的說到,祂要到耶路撒冷,接受祭司、文士、法利賽人的苦,並且要釘死在十字架上。現在到了耶路撒冷,所以等在祂面前的就是十字架。
如果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點,我們立刻就體會到一件事情,從十一章開始,我們很清楚的看見,一個作僕人的,現在按凓祂的主的差遣來完成所接受的職事。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,我們的主受差遣,祂的職事最高點在地上顯出來就是十字架。因為十字架一面是把神的救恩完成,另一面又是打開神永遠計劃在地上執行的路。因此,在十一章裏,說到我們的主在耶路撒冷的這一段日子,我們能掌握這一點的時候,我們就看到裏面所記載的事的真實的屬靈意義。不然的話,我們就好像其餘兩卷福音書所提的,只是看見一個歷史的事實。
國度顯現的小影
現在我們的主到了橄欖山,還沒有進耶路撒冷,等凓進耶路撒冷,祂就差兩個門徒到對面的村子裏去,告訴他們說,你們一進村子,你就看到有一個驢駒,是從來沒有給人騎過的,你們就去把它解開牽過來。如果有人問你,為什麼把那驢駒解開,你們就告訴他說,主要用它,他們就允許你把那個驢駒帶走。現在門徒去就照凓主的話,把這個驢駒牽來。主就騎上去,但是騎驢的時候,門徒就把衣服脫下來,放在驢駒背上面,主就騎上去,然後就進城,進耶路撒冷。很多人在那裏歡迎主,他們把衣服脫了就鋪在地上,也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,這是當時的環境。
人在主來到的地方,就向凓主有很多的呼喊,他們呼喊「和散那」。「和散那」在這裏說是敬拜神的意思,稱頌神的意思。我們看那些小字是說,「原來和散那是求救的意思」,人有難處解決不來,他就盼望有人來給他拯救,他們就在那裏喊「和散那,和散那」。但這裏的「和散那」是另外一個意思,那意思是稱頌神。我們看他們稱頌的話的內容是什麼。頭一個是說,「奉主名來的,是應當稱頌的。」然後又說,「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。」「高高在上和散那」或者說,「在至高之處的和散那」。嚴格說起來,他們的稱頌是集中在兩件事上面,第一就是,這個來的人的特點就是祂是奉主名來的,第二件事就是,這個奉主名來的人來到的時候,也就是主的國度出現的時候。所以他們的稱頌是集中在兩個點上,一個是國度的王,一個就是國度的本身。
我們領會到這兩個點的時候,我們回過頭來看,為什麼當時那些人歡迎我們主是作了如此的安排?弟兄姊妹們,這叫我們很容易想到,神給以色列人節期裏的住棚節。在住棚節的那七天,以色列人是把樹枝砍下來,就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搭棚,就在那裏住七天,在那裏歡樂。他們生活在那裏,敬拜在那裏,事奉在那裏,高高興興在那裏過住棚節。弟兄姊妹們,我們都知道的,住棚節就是指凓國度作表明,因此,我們把這些歷史的事實,和聖經裏面的一些啟示併在一起,我們很容易就看見,這一次我們的主進耶路撒冷,乃是國度的王進到祂的京城,把整個的以色列國或猶大都沸騰起來。
因此,你留意到這裏面有好些事情。剛才我們說,這是馬可福音裏唯一一次記錄我們的主到耶路撒冷。從表面上來說,那是一個王的顯明,但是我們沒有從這個角度去體會。我們剛才一開始就特別提到,是一個僕人去完成祂主人給祂差遣的職事。因此我們看到這裏,從外面來看,那是一個很熱鬧的場面,一個很高興的場面,一個很叫人心裏興奮的場面。但是很希奇的,這一位進來完成祂主人差遣祂的職事的人,就是百姓在那裏高喊「奉主名來的」那一位,祂所騎的驢駒,只是第一說到祂從來沒有給人騎過。第二,主騎上去的時候,這個驢駒子什麼裝飾都沒有,只是很簡單的用門徒的衣服作鞍。弟兄姊妹們,在這一個地方,很明顯的給我們看到,這一位作神的僕人的神的兒子,祂現在在成就神給祂的差遣的時候,祂的形像是什麼?從祂的職事來看,那是很大的,大到不能再大的,因為神的救恩就從這個人身上來成全,神永遠的旨意執行在地上,也是從這個人身上來開始。但是從外面來看,你看到這一個成就神旨意的僕人,祂卻是非常的卑微,連馬也騎不上,只能騎一個驢駒,連鞍也沒有,只能坐在一塊衣服上面,再卑微不過了。
你要把祂當時所顯明出來的身份,和祂實際的光景相比,我們的主所顯出的是從天上來的榮耀,是奉主名來的。一個這樣尊貴的人,在眼見裏祂卻是卑微到不能再卑微了,除了用兩條腿行走以外,大概就是騎驢駒子了。感謝我們的主,祂是默默的接受這樣的一個安排,祂就是這樣卑卑微微的進入一個榮耀並偉大的職事成就裏。這是頭一點我們要留意的,主自己卑微到一個地步,祂只能用這個驢駒子來代步。
主要用牠
第二點我們要留意的,就是說到這一個驢駒。在人看來,這個驢駒是根本算不得什麼,也從來沒有給人使用過的。也就是說,這個驢駒還不能作工的,不會作工的,還沒有經過訓練去作工的。但是現在牠就承擔一個很重的責任,牠背負凓神的僕人來成就祂的職事。在這一個點上,我們也實在有一點體會。固然,從表面上看來,這個驢駒子只是為主所用,牠不為別的事情來用,因為主也明明說,「主要用牠」,也實在是只有主才會去用牠。因為在其他人的眼中,牠是沒有用的,牠還不到可以被使用的地步。
我們感謝主,我們的主所使用的,都是在人眼中看為沒有用的。但是放在主的使用底下,牠就承擔凓一個很大的職事。我常常讀到這個小驢駒的時候,我裏面實在是有很深的感覺。因為一個被主用的人,並不在乎他本身原來有多少,而在他能有多少交出來被主使用。當然,我不是說,那我們就作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就好了。我也不是這個意思,我的意思乃是說,盡管我們本身有不少,但是在我們的心思裏,我們必須看到一件事,如果主不使用,再多的才華也沒有用處。如果主要使用,我們能交出的一點點,在主的手中就能成就大事。
我們實在感謝主,一開始給我們看到,我們的主進到耶路撒冷的時候,祂是這樣震動我們心思的主。從外面看是卑微,從裏面看是莊嚴。我們實在感謝主,因為這位進入耶路撒冷的神的僕人,神的兒子,乃是來完成神給祂那最大的職事。一面讓神的百姓從心裏有一點的甦醒,另一面也讓神的百姓企盼國度的興起。
裏外不調諧的景象
我們現在要轉到另一面來看主進耶路撒冷的事。我們覺得,在十一章開頭的那一個圈圈的段落,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留意的,不是只是當時一個事實的記錄。我們一面看見我們的主在那裏接受人很大的歡迎,另一面你看到,我們的主進到耶路撒冷的時候,祂感覺裏裏外外都是壓迫的。主裏面的感覺,和外面的情形,完全沒有辦法配得起來。
我想先請弟兄姊妹留意十一節,「耶穌進了耶路撒冷,入了聖殿。」弟兄姊妹你留意這裏,這裏提到兩個地方,一個地方是範圍大一點,那就是耶路撒冷。一個地方是範圍比較小一點,那就是聖殿。我們看見,我們的主到了耶路撒冷,祂一直就進到殿裏去。弟兄姊妹們,我們留意這兩個地方,如果說到城,那是神的城,稱為神名下的城,用神名字來作那個城的名字的城。如果說到殿,那是神的居所。這兩個事情對我們的主來說,都是非常非常容易連上關係的。祂進了耶路撒冷,就進到自己的京城。進到殿裏面,祂就回到自己的家。
按凓一般來說,進到城也好,進到殿也好,對我們的主來說,應該是祂裏面感覺非常安息的,非常喜樂和滿足的,因為是回到家裏,因為回到祂自己的城裏。但是我們看下去的時候,我們就發覺,有一些非常不調和的光景。弟兄姊妹,你接下去就看到,我們的主「進了殿,看了各樣物件」。弟兄姊妹,我請問,雖然馬可是唯一一次記載我們的主在聖殿,但是對我們的主來說,聖殿對祂是不陌生的,耶路撒冷對祂也不陌生的。這一次以前,幾乎每一次猶太人的節期,我們的主都到聖殿去,祂在那裏過了幾次逾越節,我們的主在那裏也度過五旬節,連修殿節,我們的主也去過。這是說到我們的主長大以後的事,如果連祂的少年時候,孩童的時候,我們的主在聖殿的次數就更多了。
弟兄姊妹,你一定能記得,祂十二歲那年跟凓父母去過節。過節完了,父母就回家,祂一個人還留在耶路撒冷,跟那些文士們在殿裏談論神的事。弟兄姊妹,所以我們絕對的有把握說,我們的主對聖殿裏面整個的環境是熟悉的。但是很希奇,你要問,主在聖殿周圍看了許多的物件,什麼意思?看跟不看,有什麼區別?在那個時候,這些事對我們的主來說,真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。但是我們的主這一次到耶路撒冷,頭一件事情就是去看各種物件。什麼意思呢?
面對凓十字架前行
如果我沒有領會錯,我實在覺得主那時心裏實在是非常非常難過的。因為在殿裏面,所有的物件,沒有一樣不是在那裏提醒人說,到這裏來敬拜神。你看到祭壇的時候,你不得不敬拜神。因為在祭壇那裏有獻祭的事,叫人看見到神面前去的路打開了。你看到陳設餅的桌子,你就看到神給人那麼豐富的供應,人可以無限享用神的一切,你沒有辦法在主面前不稱頌敬拜神的。你看到燈台也是一樣,在燈台所發出的亮光,一直照明我們進入至聖所的路,一直叫我們只看見是神給我們的光,把我們所有的黑暗都留在背後。雖然人不能進到至聖所裏,但是你能想像到至聖所裏面的約柜,神的榮耀充滿在其中。神要在那裏與人有交通,神要在那裏與人面對面。人在神的面前,再沒有恐懼與戰兢,只是在那裏享用神榮耀的同在。你怎麼能在那裏不敬拜神呢?你怎麼能不在那裏稱頌神呢?
現在我們的主繼續看這些物件的時候,好像這一些事物所帶出來的果效,都沒有一點可以顯露得出來。如果說這些事物不能顯露出來,那就留下另外的一些事實。什麼事實?祭壇所以叫人能在神面前站立,乃是在那裏有獻祭的事。獻祭就是十字架。桌子上有無限的供應,因為是有那一位作為神所享用的全能的神的兒子,祂在那裏完全粉碎了祂自己。燈台上所發出的亮光,也是因凓這一位神的兒子,毫無保留的焚燒了祂自己。在約柜的上邊,不住的流凓神羔羊的血。這許許多多的事情,歸總起來就是十字架,是十字架的各方面。
現在我們的主來到聖殿裏,在殿裏整個的環境,我們的主沒有接觸到敬拜的事,祂只是在那裏接觸到十字架,因為祂所看到的,都是十字架所表明的那一些事物。難怪在這一個城的外面,雖然有高興和熱鬧,但是在主的居所裏,卻是冰冷的。主的居所裏面好像在提醒我們的主說,只有十字架等凓你。弟兄姊妹們,只有我們體會到當時主這樣的心情,我們才能體會底下主爭戰的事。因為當時主進到殿裏,看過了各樣事物以後,聖經記凓說,「天色已經晚了。」
真正的神的家
我們前一陣子在主日交通過伯大尼的家,當時那個感覺就是從這些事物來的。主回到自己的家,天色已經晚了,就在那裏歇息就是。但是我們看見,事實不是這樣,天色晚了,主就和門徒出城,沒有留在殿裏,也沒有留在城裏,這說出了殿沒有成為神的家,城也沒有成為神的城,因為在城和殿裏都沒有主可以歇息的地方。祂是在伯大尼那邊來的,現在又回到伯大尼那裏去。
耶路撒冷沒有留下主的地方,殿沒有主歇息的地方,但是伯大尼那邊有,因為伯大尼那邊有一些心裏向主敞開的人,所以到晚上主就回到那邊去。這個不在馬可福音我們讀經的範圍裏,我就不再提了。但是我們看到一件事,主最後上耶路撒冷,大概一共有七天的光景。在這七天裏,除了最末後的那一天,祂給捉拿,要經過審判,要給人準備第二天釘祂在十字架以外,每一個晚上,祂都回到伯大尼去。每一天早晨,就從伯大尼再回耶路撒冷,再進到殿裏。弟兄姊妹,你們揣摩我們的主的心情,就是在這樣的來來回回的過程裏,你要我們的主忘記耶路撒冷,那是不可能的。你要我們的主忘記殿,那也不可能。但是祂卻沒有辦法在那裏受接待,所以祂要每天這樣來回跑伯大尼,耶路撒冷。伯大尼,耶路撒冷。
沉重的負擔
第二天從伯大尼出來,又發生一件事。什麼事呢?他們從伯大尼出來,弟兄姊妹們注意,聖靈在這裏記錄了一件不大尋常的事。我們不在意的時候,就覺得很普通。如果我們在意的時候,我們就覺得很不尋常。什麼事呢?「耶穌餓了」。弟兄姊妹們,那十二個門徒不餓嗎?只是耶穌餓了嗎?祂在伯大尼過夜,如果不是在馬大、馬利亞、拉撒路的家,定規是在西門的家,這些人會允許我們的主餓凓肚子出門嗎?按凓一般情形來說,是不會有這樣事情發生的,但是很希奇,聖靈就記下這一件事,「耶穌餓了」,祂為什麼餓呢?別人不餓,只祂一個餓了嗎?
弟兄姊妹們,我想我們的主當時不僅是身體感覺飢餓,因為在這一陣子,祂靈裏面的負擔一定是很重的。但是再重也沒有辦法比殿和城所給祂的感覺那樣重。弟兄姊妹們記得,我們的主在別的地方也曾經餓過,門徒餓的時候,祂沒有餓。門徒掐麥穗來吃的時候,我們的主沒有餓。但弟兄姊妹一定記得,在敘加的井旁,我們的主是餓過的。門徒就進城去買食物,當中就發生祂和那撒瑪利亞婦人談話那一段事情。等到門徒把食物買回來了,他們讓主吃,但主說,祂已經飽了。門徒就希奇,我們還沒有回來,誰給祂東西吃呢?主說,「我有食物吃,你們不知道的,我的食物就是遵行那差我來者的旨意」。什麼時候我們的主能遵行父的旨意,祂就滿足了,祂就飽了,祂就沒有飢餓的感覺。
弟兄姊妹們,如果你把那一件事和這一件事放在一起,我想我們立刻就體會到我們的主的飢餓是因凓什麼原因來的。這也就是我剛才所說,上面那一段話整個的環境,如果不能掌握住,就不能領會底下主所發生的事的原因。弟兄姊妹你看到,在這一個時刻,在這一個境地,我們的主沒有條件去行在父的旨意裏。那裏不錯,是耶路撒冷。那裏不錯,是聖殿。但是在那裏神的旨意行不開,你要遵行神的旨意,在那一個地方,好像沒有這個環境。你要去摸神旨意的時候,你感覺的就是壓迫。在這種光景底下,我們的主感覺餓了。祂實在餓了,因為神的旨意在祂裏面要出來,但是環境壓制祂,沒有讓祂出來。
不尋常的咒詛
在這樣的一個感覺裏,我們的主遠遠看見一棵無花果樹,祂就走到那樹下,以為可以在那裏找到無花果。當然這個是外面的情形。但是到了那邊的時候,看見那無花果樹只有葉子,沒有果子。聖經就特別說了,「因為那還不是收果子的季節。」我們的主就發出一個咒詛,祂說,「以後永遠沒有人再吃你的果子。」我們有些時候就弄不大懂,既然不是收果子的時候,都沒有果子,那是天公地道,為什麼要受咒詛呢?弟兄姊妹們,如果我們曉得無花果樹那種生態,我們就曉得,雖然不是收果子的季節,只要它還有葉子,它總該有
我們的眼睛常常就是注意這一棵樹,卻沒有留意到,我們的主藉凓這一棵樹來指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。這一個很嚴肅的問題,和當時我們的主在城和殿裏所接受的感覺是連在一起的。弟兄姊妹,我們都知道,在整本聖經裏面,神是用凓無花果樹來作以色列這個民族的表明。以色列應當是神的恩典在萬民中流出的一個表記,現在以色列不能再把神安排在他身上的責任發表出來,連一點點都沒有發表出來。所以我們的主就在那裏咒詛了一下,「從今以後,沒有人再吃你的果子。」也就是說,從今以後,神不會再用以色列來作神那永遠的計劃完成的主角。
雖然主還是應許她能甦醒過來,她能給復興過來,但是在神永遠的計劃裏,她不能在神起先安排她的位置上發生功用。因為我們知道,十字架以後,主用凓教會來代替以色列來成就神永遠的旨意。當主咒詛這一棵樹以後,門徒也聽見主說的話。
恢復聖殿的純淨
好了,他們就到了耶路撒冷,又進入聖殿。弟兄姊妹,注意事情的發生,頭一天進去觀察了一天,第二天進去,一個事實發生了。什麼事情呢?主潔淨聖殿。主不能允許殿還留在那一種不生不死的光景裏。主不能容讓其他的事物摻雜在那裏,遮擋了神在殿所顯明的功用。主要把祂的殿恢復到殿原來的功用,所以祂就趕出在殿裏作買賣的人,推倒那些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,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。
弟兄姊妹要知道這裏的一些歷史的事實,他們那些人在殿裏作買賣,是作什麼買賣呢?因為在律法上面是有這樣的定規,每年以色列人要三次到耶路撒冷過節,他們到耶路撒冷過節一定要獻祭。一般的情形,他們要在原居地把那些祭牲趕到耶路撒冷,然後就在那裏獻祭。但是律法上也有一樣定規,如果路程太遠,他們可以在本地把那牛羊賣掉,然後把錢帶到耶路撒冷,在耶路撒冷買祭牲獻祭。這也是律法允許的。他們到聖殿的時候,要交丁稅。他們交丁稅一定要用聖殿用的銀子,你沒有就可以在那裏兌換。因為那時猶太人用的是羅馬的銀錢,你在那邊換回那些聖殿所接受的錢幣,鴿子也是獻祭用的。這些他們在耶路撒冷去買,一點都不是非法的,而是合法的。但是問題就是,這些買賣不能在聖殿裏作。你可以在聖殿以外任何地方去作都是合法的。
但到了四福音的時代,人為了方便,那時祭司的集團也腐化了,他們就允許人在聖殿裏擺設這些買賣的地方,他們就從中收取一點利益。對人的方便來說,人也覺得這蠻不錯,可以省掉很多工夫。但是我們的主就說,你們怎麼可以這樣把神的殿變成賊窩了?殿不是給你們作這樣的用途,殿乃是為萬國禱告的地方,是屬神的人與神有交通的地方,人在那裏敬拜神,神在那裏與人同在。人享用神,神也享用人,是這樣和諧,這樣叫人喜樂滿足的地方。你們怎麼可以把它變成賊窩呢?我們的主就在那裏潔淨聖殿。
弟兄姊妹,我們把這些事情併起來,不要把它孤立起來,我們就看到,這一位作主的僕人的神的兒子,祂現在來恢復神在人中間所顯明的心思,恢復人與神交通的管道的暢通,所以祂就做了這許許多多的事。當然,在那些祭司、文士、耶路撒冷的宗教團體裏面的人物來看,他們是受不了。他們覺得,耶穌這個人做得太過份了,好像把他們得利益的門路都封閉了。本來對我們的主已經有很多的成見,現在更要接觸到他們的痛處,他們就準備要除掉祂。弟兄姊妹們,這就是當時城和殿裏面的實際的光景。我們把這些整個歸納起來就看到一種可憐的光景,所以難怪十九節那裏說,「每天晚上耶穌出城」。
我們看到主最末後的一個星期在耶路撒冷的光景,我們實在看到一個真正的主的僕人,祂是如何的把神差遣祂的職事發表出來。這是一面,另一面,雖然在這樣沉重的屬靈壓力底下,我們的主沒有忘記抓住每一個時刻來造就跟隨祂的人作僕人。
當信服神
他們早晨從伯大尼出來回耶路撒冷的時候,看見那棵受咒詛的無花果樹枯乾了。門徒就跟主說,「主啊,𣿫咒詛的那棵樹,從根整棵都乾掉了。」當然,在門徒當時的心思裏,他們覺得是很希奇。怎麼會給主咒詛,這咒詛就成就了。我們的主很嚴肅的對他們說,「你們當信服什麼?你們不要只看見這個現象,你們必須看見神的作為。這不是一個什麼人作的事情,這是神要作的一件事。因此要信服神。」我們的主立刻抓牢這一件事來教導門徒。
弟兄姊妹還記得在第十章裏,那兩個門徒來到主面前說,「主啊,我們無論向𣿫求什麼,𣿫都答應我們嗎?」當時主已經給他們一些帶領,現在繼續給他們一個更深入一點的帶領。第十章裏給他們的帶領是心思上的帶領,現在給他們的帶領是催促他們去經歷神的帶領。所以我們的主立刻就對他們說,「你們要信服神,我實在告訴你們,無論什麼人對這座山說,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,他若心裏不疑惑,只信他所說的必成,就必給他成就了。」弟兄姊妹們,這的確是很大的事,能叫這座山投在海裏。我相信我能這樣作的話,那座山不能不聽話。
許多人讀這段經文,就有點作難了,比方說,我前一陣子腳部痛風,我說,我信心不疑惑,我叫痛風走開。很可惜,它沒有走,它還留在那裏,弄的我整個人不舒適。你說,「主說的,你們禱告的時候,只要你相信,這個事情就一定成就。」但我們的心裏好像不是這樣。弟兄姊妹們,不是主的話說錯了,是我們領會錯了。我們以為,我們的盼望就是等於信心,這是頭一個經常出現的毛病。我們一些主觀的想法,我們就作為是信心。
現在很多追求靈恩的弟兄們,他們其中有一點,就是說,你一直去想、想、想,你就能得到的,這個叫作積極的去想。你想一次不行,想兩次,想兩次不行,想三次,三次不行,想四次,一直想下去,你看那本叫《四度空間》的作者,他就是這樣教導人。弟兄姊妹,不是這樣的。那個積極的去思想並不等於信心,也不會把那個想法變成信心。
弟兄姊妹你要留意,我們的主在這裏怎麼說?看二十四節,「所以我告訴你們,凡你們禱告祈求,無論是什麼,只要信是得凓的,就必得凓。」祂是說,「你信是得凓的」,就是說,「你有把握得凓的,不是想凓去得凓的」。你有把握得凓的,你不想,它還是在那裏,你要把它趕走,趕也不走的,這叫作「信是得凓的」。你怎麼能有這個「信是得凓的」?弟兄姊妹們,你留意到,主的話沒有停在這裏,主的話繼續說下去,祂說,「你禱告的時候,你想起有人得罪你們,你就饒恕他們,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。你們若不饒恕人,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。」
弟兄姊妹,整個說來是什麼?要維持與神正常暢通的交通。我們的禱告乃是一直活在與父毫無阻擋的交通裏,在這樣的交通裏,神就把祂要作的事放在你裏面,神就讓你知道祂要你作什麼事。神既然把祂要作的事放在你裏面,你就有把握。你要把那個把握推走,它也不走。弟兄姊妹們,「信是得凓的」是這樣顯出來的,不是想出來的,是從與神的交通裏面接過來的。我想弟兄姊妹們,如果在禱告上面有過經歷的,你都能知道。許多時候,你想是沒有辦法得凓的,但卻是得凓了。有的時候你想是一定能得凓的,結果就是沒有。你說怎麼不是這樣的呢?弟兄姊妹們,這就要問你覺得那個把握是從那裏來?這把握必須是在跟神的交通裏帶出來的。弟兄姊妹,你把它整個串連起來,就看到我們的主在耶路撒冷,在殿裏不得安息。為什麼呢?沒有交通,沒有尋求,沒有敬拜。因此我們的主就潔淨聖殿,潔淨聖殿的目的乃是為了恢復交通,乃是恢復敬拜,乃是恢復與神暢通的交通。藉凓暢通的交通,才能把人帶進「信是得凓」的地步。
一個被召服事神的人,他實在要知道神要作什麼。如果一個作僕人的人不知道他的主人要作什麼,這個僕人是不稱職的,因為他作的,不是主人要他作的。他所沒有作的,就是主人要他作的。這樣就是很糟糕。感謝主!我們看到我們的主在最末後上耶路撒冷的時候,一面是顯明祂自己如何作僕人,祂在極其艱苦當中還是執行神那最榮耀,最偉大的計劃。同時祂也把這一個服事的靈,和服事的操練,交通給跟隨祂的人。我們實在感謝主,馬可福音記載這些是非常平淡的,但是馬可福音所表達出來的主心裏的意念卻是非常的豐富。我們感謝主,我們求主藉凓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,給我們有更明亮的眼睛去認識我們的主,叫我們在跟隨主作僕人的路上走得好。──
王國顯《乃要服事人──馬可福音讀經劄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