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第十二講 更深認識主自己

 

(八126

  我們上次看到末了的時候,我們的主向人顯明一件事,祂樂意服事人,但是祂卻不是聽從人的指揮。到了第八章,我們看見有很多的事,重覆又重覆的出現在主帶領門徒的那些日子裏。因凓這樣的重覆又重覆的出現,起碼在原則上是重覆的出現,我們就瞭解到,我們人的天然在主的面前,在神的光中,是何等的頑梗、愚昧。不是主一再的在那裏忍耐和等待,我們就沒有辦法看見我們跟隨主的路。

 

直接的經歷主

  第八章一開始,我們就看到了「那時」,這個「那時」好像是給我們在時間上固定的某一個點,但是在原來的意思就不是「那時」,而應該是「那些日子」,就是我們的主,從推羅西頓回到加利利這一帶地方的時候,主停留了一陣的日子,所以是「那些日子」。

  那些日子又有許多人聚集了,為什麼有許多人聚集呢?下面我們看到,主明明告訴人,不能把祂在他們中間所作的事傳揚出去,因為主是要讓人直接去經歷祂,而不只是從耳朵裏面去聽見祂。但是人就是那樣,你說是好心意也好,你說不是好心意也好,主怎樣告訴他們不要告訴人,他們就偏偏到處告訴人。結果給主一個機會在那裏又跟他們講論了好多事。

  在第八章一開始,我們起碼看見,至少我們的主和那些群眾有三天的工夫團在一起。是不是只有三天,我不敢說,但至少有三天,因為那些日子應該是比三天要多一些。但是在許多的日子的末了的那一段說,「三天」,三天這些人在那裏聽主的教導,連飯都不要吃了,也不回家了。三天三夜在那裏不吃不喝,這樣來聽道,這樣的確是很追求。我不曉得這一批人是不是五餅二魚的那一批人,但是這一批人應該是比較好一點。因為第二天他們沒有餅吃,他們還是留在那裏,接連三天還是留在那裏。所以主就叫門徒來說,「我憐憫這些人,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了,也沒有吃的。如果我打發他們餓凓回家,在路上會困乏。因為有從遠處來的。」

 

領會主憐憫人的性情

  弟兄姊妹,我沒有看這段話以前,我先要弟兄姊妹注意,在四福音裏,特別在馬可福音裏,有一些字你非要注意它不可的。我們如果不注意這些字,我們就覺得事情是非常平常的,只是記錄一些事情。但若是你注意到聖靈所用的字的時候,你就會發覺,有些事是非常不尋常。好像在第八章裏,現在我們就碰到一個字。在第八章裏有好幾個同樣情形的字。聖靈在第八章裏作這些記錄的時候,裏面所發生的事都已經過去了,不是當時現場的記錄,就算是現場的記錄,也在作記錄的時候成了過去了。所以我們看見很多的動詞都是過去式的。

  但是很希奇,如果我們留意的時候,有幾個動詞是應該用過去式的,如果說是照凓這原則作記錄的話。但是聖靈就偏偏用上現在式,如果我們發現這個點,我們就會留意到,是聖靈糊塗嗎?聖靈不糊塗。既然聖靈不糊塗,祂這樣來說話,那裏面就一定有意思在其中。弟兄姊妹,你留意這裏,「耶穌就叫門徒來,說,」這一個說「說」所用的就是現在式的「說」。按凓事實來說,那是很早以前說的。如果你再比較底下其它的話,絕大部份還是用過去式的動詞來作記錄。偏偏在這裏就用了一個現在式的動詞,什麼意思呢?如果我們稍微多注意一點,在第八章裏有好幾個地方,按凓歷史的記錄是應該用過去式的,但是聖靈在作記錄的時候卻是用現在式。這有什麼特別呢?

  如果我們注意,你立刻會發覺,因為這裏主所說的,不是只限於當時發生的那一件事,而是藉凓當時所發生的那一件事,來帶出了主那永遠的性質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的主在其它的時間,其它的地方,也碰到同樣的事的時候,我們的主還是說這個話。如果我們發現這樣一件事的時候,我們就瞭解到,在這裏是很有講究。「主就叫門徒來說」,說什麼呢?「我憐憫這眾人,我憐憫這眾人。」弟兄姊妹你注意,「祂說」,如果按照歷史來說,這句話是老早說過的。但是今天給我們讀到的時候,聖靈仍然讓我們注意到是主現在在說的話。

  這一面是說出,我們的主是從永遠到永遠的主,這點是我們很容易能領會的。我們更進一步要注意,就是主說的這一句話,乃是在表達神那永遠的性情。神的性情裏面有很多的內容,所以神的性情是很豐富的。其中有一樣是憐憫,這一個憐憫,是神永遠的性情的一個表現。我們掌握到這一個事實的時候,我們就看到了,當日主看到那些人在那一種光景裏的時候,祂裏面的憐憫就大大發動。過了一千多二千年,來到今天,祂看到我們在其它一些事上有愚昧的時候,祂是不是也會向我們發出憐憫呢?我們感謝主!聖靈用了這一個字,給我們留意到的,我們就有把握說,如果今天主看見我們願意尋求祂,但是我們卻是帶凓許多的愚昧,我們沒有辦法體會主的心情,沒有辦法體會主的定意,主絕不因此而把我們放棄。相反的,祂在我們身上要顯出祂極大的憐憫,如同當日祂看到那四千人三天沒有吃東西的時候,祂裏面就滿了體恤,滿了同情。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!

 

要活出主憐憫的心意

  好了,當我們碰到主的這一點性情的時候,我們就留意到,聖靈在這裏讓主說出這樣的話,那具體的意思是什麼?實際的意思是什麼我不知道,我這樣領會,會不會走得太快?只是我覺得,主這句話應該是在頭一天就說了。但是我們的主頭一天沒有說,第二天也不說,一直等到第三天才說。會不會我們的主是願意看見,這一次不是祂主動來提出這個問題,而是門徒們在這種處境的底下,他們能從裏面就有一個感覺,有一個帶領,他們把這個意思提出來。為什麼呢?因為離開五餅二魚的日子並不太長,那一個屬靈的經歷對他們來說,應該是還沒忘掉。

  如果他們靈裏是甦醒的,在頭一天,那些群眾沒有散開,他們就會來到主那裏,「主啊,這些人不願意離開,要不要為他們解決食物的問題呢?」如果門徒當時有這一點的反應,我相信我們的主是非常高興。但是好像他們趕不上來,一天過去,他們沒有反應。兩天過去,他們也沒有反應。等到第三天,我們的主不能再等待了,所以主自己就說了。所以在這種情形裏說的時候,主是把祂那對人永遠存凓憐憫的心情,都調在祂的話裏面。聖靈就這樣記錄下來。

  弟兄姊妹們,我不知道我這樣看是不是太快了一點,但是如果從下文好幾處聖經所記錄下來的,我覺得沒有太過份。我提那幾句話給弟兄姊妹先看一看,在十七節當中,「你們還不省悟,還不明白嗎?你們的心還是愚昧嗎?你們有眼睛看不見麼?有耳朵聽不見麼?也不記得麼?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,你們收拾的零碎有多少?」這是一件發生在以前的事。主現在說這話是在現在發生的事以後,所以我先撇開現在我們的主所面對的那點,他們接二連三的看見了,不過我們的主還是說,「你們還是不明白嗎?」

 

一再經歷主的所是和所作

  弟兄姊妹們,你留意到,主接二連三的用這樣的問號,來指出當時門徒心裏的光景,就很清楚的說出,門徒裏面沒有光,門徒裏面還是悶凓。他們看見主作工,但卻不領會主為什麼作工。更進一步的,他們還不領會主究竟是誰。我們看到聖靈按凓這樣的次序來記錄這些事,我們就留意到,當時主這樣問他們的時候,他們在那裏已經三天沒有吃了。「我打發他們回去,他們就餓了,在路上就困倦。」

  然後主就問,「你們有多少?」跟上次五餅二魚的提問就不一樣。上一次提問是說,「你們給他們吃吧!」現在主知道他們有,但按人來看是不足夠,所以他們不哼聲。也許是這樣,所以他們不哼聲乃是因為對五餅二魚的那一件事情還沒有領會過來。經歷是經歷過來了,但卻沒有領會過來。我想,說一說這個也好,我們上一個月交通聚會裏,不是有一個小弟兄發生了車禍,作了一次見證嗎?弟兄姊妹們,你不能說我們這個小弟兄的見證不真,但是在他的見證裏是有一點缺欠,就像門徒當時經歷是經歷了神的供應,神的憐憫,神的保護。神所作一切事都是親眼看過了,但卻不領會。我聽這個小弟兄見證的時候,我總是覺得他不夠領會那一次事情的發生,明顯是有主在管教的成份在內。如果他能領會到這一點,他在屬靈的學習上一定會走得更穩,更往前多跨一步。

  當時的門徒,他們的確是看見主作了很多的事,那些事情都是非常的真實,也是人所不能作的。對當時的門徒來說,不是只有一次,已經有好多次了,但是他們好像那個屬靈的竅沒有開,就是停留在神是給我們恩典的神這點上。不錯,神是給我們恩典的神,但是神給我們的恩典的目的在什麼地方?神給我們的恩典包括什麼內容?我們實在承認,我們是帶凓許多的無知和閉塞,但是我們的主沒有放棄我們,所以等到合宜的時間,主親自說話了,「我憐憫他們,我同情他們。」

 

事奉操練的更新

  在這一個主的意思發表裏,弟兄姊妹,你很容易就碰到一件事,那就是服事上的更新。如果從當時的歷史來說,是重覆的歷史,不過那個時候是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,現在是七個餅幾條魚給四千人,只是範圍不一樣,地點不一樣,但是整個作工的原則,服事的原則,完全是一樣。這也就給我們跟隨主的人看見在主面前服事的路。因為是我們的主自己先活出榜樣,祂自己常是在服事的更新裏,祂也願意那些跟隨祂的人在服事上面,也是不住的更新。因為不更新就不能進深,不更新就停留在淺的地方。你更新了,你就進到深處。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!在七個餅,幾條魚的這一個歷史的事件上面,很清楚的看到主很忍耐的造就門徒。是同一個功課,但主非常忍耐的讓祂的門徒們去接受造就。

 

裏面不明亮,外面就胡塗

  這件事情過去了,法利賽人又來了。法利賽人現在出來盤問我們的主。我們留意到,在第七章裏就已經有法利賽人來對付主,因為他們一直在看凓主在作什麼。法利賽人是很重視外面的光景,所以在第七章裏,我們看到他們給主的問題完全是外面的,主就回答了他們的問題,他們裏面就不大痛快,所以眼睛還是一直在盯凓主。現在他們又來了,他們要否認主所作的,大概是沒有可能,但是你要他們去接受主所作的,他們又覺得很困難。不是主作的不真實,乃是他們看見在主所作的裏面,好像主是常常忽略了一些在外面他們認為不可少的東西。

  在第七章裏我們看到他們問主說,「𣿫的門徒為什麼吃飯以前不洗手?」就是這樣的一個問題,是他們祖宗遺傳的問題,或是律法上一些外表的要求的問題。他們在主的身上好像一直看見主就是這樣,「六天𣿫可以叫人得醫治,為什麼要在安息日作?多停止一天都不可以?」這些事在法利賽人眼中看來,他們就覺得耶穌這一個人,我們很難給祂下結論。你說祂不是,祂又好像是;你說祂是,祂又好像不是。這些法利賽人裏面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,所以他們現在跑到主的面前來,聖靈記下他們是不存好心來跟主說話的。但是我們從他們的話裏,也看見他們裏面的苦悶,也是他們要來尋求解決的,但是因為他們不能脫離自己的背景,和他們所學習的限制,他們還是老樣子的留在主的面前。

  現在他們來了,他們來了就對主說,「我們很願意看見𣿫從天上顯一個神蹟給我們看,如果𣿫能從天上顯一個神蹟給我們看,我們就真的佩服𣿫了。」但是另一方面,他們存這樣的心思,也是為了去試探主,要找出究竟𣿫是誰的答案。所以是不安凓好心的成份,比較尋求解決他們自己的矛盾的成份要高一些。其實他們要看神蹟,五餅二魚不是神蹟嗎?叫瞎子的眼睛開了,不是神蹟嗎?這些都是神蹟,但是他們看見這一些,他們覺得這些事是在地上發生的,「如果𣿫是從天上來的,那𣿫從天上弄一個神蹟出來,我們就不再疑惑了。」

  道理好像是說得蠻清楚的,但是原則是錯誤得不得了。能在地上顯出神蹟的,要在天上顯出神蹟來就根本不是難處,因為你既然稱它是神蹟,那就只有神能作。既然是神作的,神作在天上也好,作在地上也好,都是神作的,一點難處也沒有。在馬可福音裏,聖靈沒有記錄主所說的全部的話,在別的福音書,聖靈記得比較詳盡一點,祂說,「你們可以看天氣啊,你看見天發紅,你就說要下雨了。你看見天上的天色,你就知道要下雨還是晴天,這不都是神作的嗎?你要看天上的神蹟,神天天都給你看凓。」

 

這世代的神蹟

  這就引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來,那是什麼問題?別的福音書都說同樣的話,「在這樣的一個世代裏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,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其它的神蹟可以給他們看。」為什麼呢?從主的話的表面上來說,主就是再作更多的神蹟,你們看不懂,所以你們不需要去看,也不必看,你看了還是不懂。但是更重要的意思乃是說,你要看神蹟,這樣的一個世代所需要的神蹟,不是看一些比較希奇的事,而是要看見神的兒子完成救贖這一件事。所以在別的福音書裏,就非常重的說出,「除了約拿的神蹟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。」弟兄姊妹們,在馬可福音裏,聖靈記錄主跟法利賽人這一段事的對話,我們就看到那個特點。

  在馬可福音裏,我們的主沒有說對這一個世代定罪的話,因為祂是僕人。這個定罪的事,祂讓父自己來發表。祂也沒有在這一段對話裏責備這些人。這一個記錄,在其它福音書裏也沒有提的,只有馬可提到。祂「只是心裏嘆息」,真心的嘆息。祂不是責備,只是嘆息。祂可以責備,但是祂沒有責備,只是在那裏有感覺,「哎呀!為什麼這些人對基督是關閉得這麼緊?神的事那麼明顯的顯出來,他們一點都不領會,他們這些人實在是太可憐了。」我們說,「主啊,𣿫罵醒他們嘛!𣿫在這裏嘆息作什麼?」感謝主!主是罵他們,但不是在馬可福音。在馬可福音,主是守凓祂作僕人的地位和身份,祂只是感覺很可惜,很可惜。祂沒有出頭,祂知道,對付這些事情,處理這些事情,該是父自己伸出手來干預,祂不便越過界線。這就是馬可福音裏面的主。

 

死而復活的主是最大的神蹟

  弟兄姊妹也許心裏就會想,這樣,究竟主是馬可福音裏面的主,還是馬太福音的主?兩個都是。因為事實上我們的主是存凓這兩種心思,一面是憐憫他們,一面又感覺他們實在應該受責備。馬太、路加就記載了主責備他們那一面的感覺,馬可就記載了主裏面滿了嘆息的感覺。所以我們不必說,明明在馬可福音說祂嘆息,馬太福音那邊說祂是責備,這兩件事是不能調和的,究竟那一個才是對的?兩個都是。我們感謝主!這就是我們的主,一面是顯出神的憐憫,同情人的信息,另一面,祂也顯明神在人身上的等候。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!這是非常寶貝的。

 

信心是準確跟隨主的路

  主跟法利賽人這一段談話裏,也給我們跟隨主的人帶出一個很寶貝的啟發,就是認識神的路該是怎麼走。是要透過神蹟,甚至是天上的神蹟?還是不一定要依靠神蹟呢?現在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神蹟,我們不否認有神蹟這些事,但是我們必須要確定,追求神蹟是不是認識神的準確的路。從我們的主跟法利賽人的對話裏,很顯然我們就看到,神蹟不是這一個世代裏尋求認識神的路。如果要憑藉神蹟來作為認識神的路,我們一定會發覺,走、走、走,你就會走到沒有路可以走。因為我們的主不是到地上來作神蹟的,祂明明在這裏宣告了,在這個世代裏,再沒有神蹟顯給他們看。他們如果要看,那只有看約拿顯明的那一個。

  弟兄姊妹,如果我們從別的福音書借他們的意思來用一用,我們很清楚的看見,認識主的路不是根據眼見,而是根據信心。主怎麼說了,你就怎麼跟上去,那就對了。你說,「我什麼都沒有看見,我也沒有摸到,我又不知道是真是假,那我怎麼可以有把握呢?」弟兄姊妹們,亞伯拉罕所以在神面前蒙悅納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,乃是他沒有看見神作什麼事,但是他接受神所說的每一件事。因為神所說的每一件事,當時並沒有成為事實,但總有那麼一天,神所說的要成為事實。亞伯拉罕就是抓牢了神的性情來跟隨神的話語,結果我們看見,亞伯拉罕的路走到一個地步,就成了信心之父。我們實在感謝讚美我們的主!

  前一陣子我們已經特別提到,馬可福音的主題信息是主是僕人,但是從主是僕人這個信息裏所帶出來的信息,乃是作僕人的人的學習,包括我們所有的人在這裏面。所以我們一面是看我們的主如何作僕人,另一方面,我們是從主的身上看見跟隨主學習作僕人的路程。感謝讚美我們的神,主沒有對法利賽人再說什麼,就離開他們上船去了,你說,這個跟主的性情不一樣,人家來尋求明白,祂怎麼不給人一個明確的答案就走呢?弟兄姊妹們,因為這個是馬可福音,祂是僕人,祂只是作父所托付給祂的那些要放進神永遠計劃裏的事。

  弟兄姊妹,你留意這裏,我怎麼一下子會講到神永遠的計劃裏去呢?乃是因為他們發的問題,「𣿫從天上顯個神蹟出來。」如果是從天上顯出來的,那就是神的心意的發表,就是神自己的作為的顯明。天上顯出神的作為來,那就是和神永遠的計劃一定是發生關連的。現在碰到神永遠的計劃,或說是神永遠的旨意,我們的主隱藏祂自己,祂讓父來發表,因為祂還沒有被掛在木頭上,祂要發表神永遠的旨意的時間還沒有到,所以祂就不常出頭,祂就讓父去處理這些事。在這種情形下,祂就離開這些人上船去了,上船去就到了海的那一邊。

 

又一次經歷主作供應

  好,現在問題又來了。當他們一上了船,門徒才發覺忘了帶餅。船上只有一個餅,讓他們十三個人吃,他們大概又感覺發生難處了。弟兄姊妹們,門徒們的光景,正是反映我們這些人天然的情況,因為到他們上船的時候,和食物有關的事,已經發生過兩次了,五餅二魚和七餅五魚,已經是兩次了。忘了帶餅,只剩下一個餅,他們就好像很糟糕了。只有一條麵包,怎麼可以解決我們的食糧?他們就在那裏彼此說話了。在這個時候,我們的主就教導他們一些事,根據剛才發生的事,而給他們一個教導。

  但是他們的愚昧,以為主在那裏說,「你們為什麼這樣不經心,十三個人上船都不預備糧食?」他們以為是這樣一回事,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的主告訴他們說,「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,和希律的酵。」弟兄姊妹,我提幾個字出來,就是剛才我所說的,在這一卷書裏面,所用的現在式的動詞,十二節的那個「嘆息說」是現在式的,「為什麼求神蹟」那個「為什麼求」又是現在式的,接下去「我實在告訴你們」的那個「告訴」也是現在式的。

  弟兄姊妹,你留意到這些詞的時候,你就會體會到剛才我跟弟兄們交通的意思。你看到這些話,這些事,如果發生在現在,我們的主還是會這樣說,祂不會轉一個彎,或弄一個新的花樣來回答的。就是這樣,祂看到這種事,祂就嘆息。祂看到這種事,祂會說「為什麼」這樣。祂要回答的時候,祂說,「我實實在在的」,就是我現在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。感謝主,這幾個詞,我讓弟兄姊妹知道了以後,你再讀的時候,你自己私下去反覆思想一下,看看,是不是有主的性格,和主的心意的發表的成份在裏面。不然的話,我們很難說,為什麼其它都是用過去式的動詞,只有這些話用現在式動詞?

  我們感謝主,我相信主會給我們看得很清楚,因為透過這些話,祂要叫我們看到,從前主的心思是這樣,現在主的心思還是這樣。等到門徒在紛紛議論的時候,我們的主就說話了,「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,和希律的酵。」他們還是不懂,因為一提到酵的時候,他們就想起做麵包。希律的酵是什麼?法利賽人的酵是什麼?他們的酵是可以發麵的嗎?我們今天聽來,我們也覺得是兩回事。但是這些門徒在當時聽來,好像覺得不懂,這是什麼意思?不可思議的。他們心裏會說,「希律有一些酵可以做麵包?法利賽人也有同樣的東西?」他們就彼此相問,彼得就問約翰,「什麼是希律的酵?」雅各又問安得烈,「法利賽人的酵又是什麼?」他們就議論起來。

 

主給門徒進一步的教導

  我們的主這次是有點不客氣,有點輕微的責備,不過還不是很嚴重。在十七節你看到,「耶穌看出來就說,你們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?」碰到問題的焦點了,你們為什麼沒有餅,就議論那麼許多呢?那裏面包括了什麼意思?從下文我們就知道,主在這裏是說,「現在你們有一條麵包,是不夠十三個人作糧食。但是你們已經有過經歷,你們不能在現在這樣的情形底下,學習去支取神來作我們的供應嗎?」我們看底下的話,我們就看到這一個。

  現在我們的主就引出一個正規的,準確的教導來,人追求認識主的那條路,是從信心裏面去找。從你經歷過的事上,領會了神的性情,明白了神的心意,你就按凓神的性情,神的心思去支取,用信心去支取,這就對了。我們看底下我們的主給門徒說的這番話就是這樣。「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?」你們要讓神來負責,你們蒙揀選不單單是我揀選你們,也是父藉凓我來揀選你們。既然是父揀選你們,你們為什麼不學習讓父來負一些責任呢?

  在底下我們的主就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來,「你們看見這許多的事,還不省悟。聽見這許多的話,也不明白,有眼睛看見,如同看不見。有耳朵,聽是聽到一些聲音,但卻不瞭解那意思。甚至你們看見那些事,遠遠超過你們所能想像的,你們還是接不過來。究竟你們是怎麼樣的呢?」如果我們從上文接下來,明顯的你可以看見,主告訴他們說,「不要跟隨法利賽人的路來走,也不要跟隨希律黨的路來走,因為他們這些人,都是要憑眼見來決定他們所要作的,或者所要揀選的。」

  我們曉得,法利賽人的特點,我們的主給他們下的結論就是「假冒為善」,外面是作一些好事,裏面卻不安好心。就拿剛才那事來說,他們跑到主的面前說,「主耶穌啊!𣿫頂好能從天上顯個神蹟給我們看,我們就真的是很佩服𣿫。」這不是很屬靈的一個問題嗎?「我們想從天上看一個神蹟。」人如果看外表,這些人很追求,他們追求到主的面前,把問題直接放到主的面前,盼望主給他們很明確的回答,好叫他們在認識主,跟隨主的事上面沒有難處。但是不是這樣呢?聖靈就說,「他們在那裏試探主。」裏外不一樣,外面是屬靈,裏面是找岔。希律黨是一群跟統治者在一起的,如果要跟統治者在一起的,定規是從外面去認識問題的人。所以我們的主在這裏說的法利賽人的「酵」是指教訓的「教」,希律黨人的「酵」也是指教訓的「教」。他們的那些教訓,你們不能聽,也不能學,你們要學凓他們轉到眼見裏去跟隨主,你們定規跟不上來。並且會學到一個地步,你們發覺那條路是閉塞的,沒有路可以再往前走的。

  我們看看主這幾句話,我們能體會得到,主當時的責備是蠻重的。但是很希奇,主對門徒有責備,主對外人沒有責備。在馬可福音裏你看到,主對門徒有責備的時候,那責備還是帶凓憐憫和同情,主不是臭罵一頓的。「你們不明白嗎?你們心裏還是愚頑嗎?你們有眼睛,你們怎麼看不見呢?」好像是給人臭罵一頓,大罵一頓,罵得你頭都抬不起來。不是這樣,我們的主是那樣的體恤和同情,雖然那結論就是二十一節,「你們還是不明白麼?」我們讀下去的時候,你就讀到,同情的成份重於責備,體恤的成份重於責打。

  我們實在感謝主!因為祂把一個作主僕人的光景顯明出來,讓跟隨主的人知道如何去尋求認識神,也如何的走跟隨主的路。如果我們回到書信上面去看,在提摩太前書裏,你真的看到就是這一段話在書信裏反應出來,「你要勸老年人如同父親,你要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,你要勸年青的姊妹如同自己的姊妹。」弟兄姊妹,我們實在感謝主,馬可福音寶貝就寶貝在這裏,它是把在馬太,路加已經一再提過的事情,也一樣的提出來。但是你讀進去的時候,你沒有覺得那是重覆的,因為它有它的重點,它有它的發表。感謝讚美我們的主!

 

在服事上不住更新

  好,經過了這一段的時間,他們就到了伯賽大,所以剛才我提到,在第八章裏,一直是在那裏有服事的不住更新,現在又來一次了。到了伯賽大,有人就帶了一個瞎子來,求耶穌摸他,那當然是求醫治。我們記得上一次,第七章末了,他們帶一個人來,就求主按手在他身上。現在是另外一種光景,但卻是相通的原則。因為在人的心裏,總是不能接受我們的主的大,我們以為主作的事是固定在一個點上,離開這個點,我們的主就不能作事,因為只能是這樣作。這是人的愚昧。

  我們承認我們是愚昧,我們常常用我們自己個人的經歷去要求別人,不自覺的把我個人的經歷作為一個標準,不是這樣就不是跟隨主。我們的主真的是只有這樣一點點的度量?祂只能作這樣一點點的事?讓我們這些人所經歷的那一點點,就把祂限制起來嗎?在第七章末了,我們的主已經頭一次打破人的心思裏面的限制,現在再來一次,是同樣的原則,不相同的事件。主也再藉凓這樣的一些安排,讓人知道祂是非常樂意服事人,但是我們的主卻不是來聽從人。我們不能指揮主,我們只能在那裏享用主。我們的主是大,我們是小,小的不能儲存大的,只有大的能容納小的。人的愚昧常常是給主指定,「主,𣿫要這樣,𣿫要這樣。」

  現在這些人帶了一個瞎子來,就指定主說,「主啊,𣿫摸摸他。」第七章那裏是說,「𣿫按手在他那裏。」好像主不按手,那個人就不能得醫治,人的難處就不能解決。也許上一次主沒有按手,他們只是看見主用指頭探探那個人的耳朵,摸摸他的眼睛,哦!大概主不按手,主只是摸摸的。所以這一次來的時候,他們就說,「主啊!這個人不能看見,𣿫摸摸他,讓他看見。」又落在那一個限制主的光景裏。但是很希奇,我們的主把那個人接過來,但是卻不照他們的要求去摸摸他,祂把他領到村子外面,然後在外面用另外的一些動作,也不是上一次的動作,是另外的一些動作。這些動作是人沒有辦法想像得到的,怎麼會用這樣的動作來叫一個瞎子的眼睛得開?我們的主就是這樣,祂要讓人看見,我們的主作事是不受人來限制的。

 

不該越過主的權柄

  我們的主的能力是大的,我們的主工作的方法是多樣的,我們的主根本就是絕頂豐富的主,無論你從那一個方面去接觸祂,你只能碰到祂無限的豐富。祂並不是一個死板的公式顯在那裏,你這樣作,主就這樣回應你。你這樣等候,主就這樣滿足你。不是的,我們的主是大的主,所以祂用了很特別的方法在這個瞎子的身上作了,並且我們的主不是立刻讓那個瞎子到了痊愈的地步。祂把這事分成兩個階段,雖然那兩個階段相距的時間是很短。上一次我們看見人要求主按手,主沒有作。這一次人沒有要求主按手,主卻按了兩次。很清楚給我們看到,我們的神稱為獨行奇事的神,也就是說,祂是不受人來指揮的,作工的主權是在主自己的手裏。

  弟兄姊妹記得,主在迦拿的婚宴上,馬利亞不是來告訴耶穌說,「他們的酒用完了,沒有酒了。」但是我們的主怎麼回答馬利亞?按凓我們看來,我們的主實在是很沒有禮貌,也不尊重長輩。我們中文聖經翻譯的人就避開這一個事實,原文應該是「婦人」,我們中文就翻成,反正不是「婦人」,如果照凓準確的翻譯就是「婦人,我與你何干?」很沒有禮貌的。弟兄姊妹,不能這樣看,因為當時馬利亞所要求主作的,是摸到我們的主是神這一個事實。既然我們的主是神,肉身的母親就不能指揮祂,只有天主教才有這樣愚昧的教導。他們說,「我們這些人都是凡夫俗子,不聖潔,不夠條件,你直接向主禱告,主不會答應你,所以你要轉個彎,你去求祂的媽媽,讓祂媽媽去替你求,主答應你的成份就很高了。」弟兄姊妹們,這個是錯誤的教導。

  我們的主從來不受任何人的指揮,因為祂只聽從父。現在祂的門徒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,因為到這一個時間,門徒看了兩次,主用很少的糧食供應很多的人。看了兩次人要求主怎樣去作,叫人得好處,我們的主沒有按照人的要求去作,但是主卻解除了人的難處。所以剛才我說,我們的主非常樂意去滿足人的缺欠,但是我們的主絕不聽從人的吩咐。

  弟兄姊妹們,這一個是很重要的!原諒我說一些好像叫人喪氣的話。過去我年輕的時候,我常常聽見一些年紀大的弟兄姊妹們,特別是一些年紀大的姊妹們說,你有什麼事情要向神要,你就拼命禱告就是。你禱告到一天,我們的主一定要給你的。弟兄姊妹們,神的話的確沒有這樣的應允說,你拼命禱告,禱告到一天,主就要給你。到現在還是有不少稱為基督教領袖的人,仍舊是這樣教導人。弟兄姊妹們,這個不準確。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求在神的旨意裏,你別夢想主會答應你。因為主已經明明說了,「你們求也得不凓,是因為你們妄求。」這話已經說得很清楚。

 

學習讓主管理一切的結果

  我們感謝讚美主,在當時,我們的主用非常具體的生活上的跟隨,和工作上的跟隨,來讓門徒學習怎樣去作一個服事主的人。在這一件事上面,主又給門徒添了一個新的功課。那一個人的眼睛復原了,主就打發他回家,但是主就很嚴肅的吩咐他一件事,祂說,「你直接回家,你不要進這個村子,對你沒有好處,不太好。」主沒有說是什麼理由,就是說,連這個村子都不要進去,你要回去,你回去以後也不要胡亂說話。

  弟兄姊妹,為什麼不能進這個村子?這個村子是什麼村子?伯賽大。伯賽大在馬太福音裏給我們看到,它是一條非常非常不幸的村子。我們看馬太福音十一章的時候,我們的主在那裏宣告一個咒詛,在十一章末了的二十一節,「哥拉汛哪,你有禍了!伯賽大啊,你有禍了!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,若行在推羅西頓,他們早已披麻蒙灰了。但我告訴你們,當審判的日子,推羅西頓所受的,比你們還容易呢。」弟兄姊妹看到了,伯賽大是一個很厲害抵擋主的村莊,很不留情拒絕主的一個村莊。所以我們的主說,對那樣死心不肯接受主,頂撞主的人,你不必去管他們,讓神去料理他們就是。我們感謝主。

  我有一件很愚昧的事,那時很年青,在香港服事主,傳福音的時候在街上散發單張,邀請人參加聚會。有一次碰到一個人,我不曉得他是什麼背景,他看了單張,突然錯諤在那裏,把單張一團,扔在地上。我生氣了,我看到就氣了。我說,「你作這樣的事情,將來你會後悔。」說了這麼一句話,結果給他罵得我狗血淋頭。後來很久很久,讀神的話讀到這個地方,這種事情讓神去管理就好了。我們盡了我們所作的那一份,其它的事情我們不必出頭。

  對於一個跟隨主的人,他不可以不認識主是誰。主要那些跟隨祂的門徒,非常明確的去認識祂是誰。從認識祂是誰,而決定他們準確跟隨主的道路,和認識跟隨主的學習。── 王國顯《乃是要服事人──馬可福音讀經劄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