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. 「切慕」希伯来文 עָרַג,这个字音译是 `arag;其字意为「渴望」。诗人看见那些因乾渴而到处寻找水源的鹿,想到自己也如鹿那般渴慕神。这句话不只是诗人的感觉,更是说出了每个人的心声。对於乾渴的鹿,水成了它们生命中必须拥有的。这种「切慕」的心情,使它们迫切地寻找救命的甘泉。在我们每个人的深处也都有一个饥渴;这个饥渴除了神之外,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满足。我们是否如困鹿一样,被纷乱不安的生活所吞噬?亲爱的,盼望我们的心对主都能有这样的「切慕」,只有祂才能解我们心灵里的乾渴,使我们有如困鹿畅饮溪水,得着真正的满足。
2. 「回应」希伯来文 קָרָא,这个字音译是 qara';其字意为「响应」,「大声呼叫」。今日钥节提到「深渊就与深渊回应」。诗人所处的地方,是约但河的写照;河水冲过大块的鹅卵石,形成瀑布,水声隆隆丶波涛四溅的情景。这些自然现象似乎象徵着奇妙的和谐。迈尔说的好,「在神里面有什麽样的深渊,必符合我们里面的深渊。我们的忧苦丶心愿与需要无论有多深的深渊,在神里面丰富的供给也有多少,那些都在深渊之中,你有信心的水桶,放下去,井很深呢!」
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属灵的意义是什麽? 《诗篇》第四十二篇的标题是「可拉後裔的训诲」。《诗篇》第四十二篇至四十九篇,第八十四至八十五篇,第八十七至八十八篇是可拉的後裔写的。可拉是利未人,因反抗摩西受咒诅,地便开口吞了他和他一党的人(民十六1~35),但是圣经明明记载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,并且他的後裔对神仍然忠心,并继续在神的殿中事奉。他们作了「守门的」人(代上二六1),又负责唱歌赞美耶和华(代上六22~72)。 本篇和四十三篇虽各自记载在卷二中,但在结构和主题上,应为同一首诗,因为
-
1. 二诗的副歌一样皆用相同结尾(四二5,11;四三5)
2. 四十三篇无题注(整卷书只有四十三和七十一两篇没有题注,可见四十二篇的题注包括了四十三篇)
3. 思想和用词都相似
-
1. 当仰望神
2. 祂笑脸帮助
3. 我还要称赞祂